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工作 > 思想理论

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来源:中健瑞祥 阅读量:1893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人权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平等共享人权,推进各类人权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习近平2022年2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经过一百年的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进人大代表工作,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习近平2021年10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习近平2021年10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处理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关系,实现国家统一高效组织各项事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习近平2021年10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习近平2021年10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习近平2021年10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习近平2021年10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要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贯通起来,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加强选举全过程监督,坚决查处选举中的不正之风,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确保选举结果人民满意。

习近平2021年11月5日在参加北京市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时的讲话

我们抓住法治体系建设这个总抓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2021年12月6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上一篇:习近平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下一篇:《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copyright©2022 中健瑞祥养老产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2007848号